学院首页 微信公众号
院长信箱

今天是

你的位置:首 页 > 教学研究 > 正文

苏雨恒:立德树人担使命 教育出版谱新篇——谈教育出版如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

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发布时间:2020-11-20 10:54    阅读次数:    选择字号:T|T

2018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就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主要有: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坚持把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教育的重要使命,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这九个坚持系统阐释了当前我国教育发展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从根本上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的一系列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为新时代教育出版工作和助力新时代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注入了不竭动力。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时代内涵、核心要义、精神实质、方向目标、实践要求,充分把握我国教育事业新的历史定位和历史使命对教育出版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巩固和壮大思想文化宣传阵地,提升教育出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是新时代教育出版的重要使命和责任担当。

 

一、增强阵地意识,把牢教育出版的方向盘

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深刻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作为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出版对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发挥着重要作用,关乎学生未来、祖国未来、民族未来。教材建设是育人育才的重要依托,也是文化传承、以文化人、教书育人的重要载体,更是教育出版工作的核心主业和关键业务。建设什么样的教材体系,教材传授什么内容、倡导什么价值,直接体现党和国家意志,是国家事权,集中体现着教育发展的根本方向,直接关系着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落实和教育目标的实现。因此,必须把好筑牢教材中原则性、根本性和方向性问题这个首要的政治关口,一丝不能丢;必须守牢盯住教育出版这块重要的意识形态阵地,一寸不能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教育发展面临新任务新要求。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育出版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教育出版工作者必须守好教材建设主阵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求,体现中国和中华民族风格,体现党和国家对教育的基本要求,体现国家和民族基本价值观,体现人类文化知识积累和创新成果,确保在正确政治方向、思想导向和价值取向上旗帜鲜明、坚定不移、棱角分明,在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新征程中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1.全面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是教育出版的首要政治任务

学校开设什么课程、选用什么教材,决定了学生学什么、信什么。教材关乎国家事权,体现主流意识形态和主流价值观。全面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是需要顶层设计、系统谋划、长远实施的教育事业发展的重大战略性工程。教育出版行业要抓住机遇,主动作为,顺势而为,根据新时代国家教材建设新要求,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全面系统地体现在教材中,特别是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系统地体现在大中小学教材中,有机有效融入大中小学各学段各学科,润物无声般教育引导学生了解世情国情党情社情民情,增强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教材建设工作的基本遵循和指针,也是教育出版的重要责任和担当。

2.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是教育出版的初心使命

教材不仅是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更承载着教育的思想、内容、价值与方法,关系到亿万青少年学生的成长成才。同时,教材作为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抵御敌对势力西化分化渗透的重要载体,是意识形态斗争的前沿阵地,是赢得青少年学生、赢得国家未来的重要战场。面对新形势,加强教材建设是适应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新阶段的必然举措,对提高教育教学和育人育才质量至关重要,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至关重要,对确保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到教材建设的各方面各环节至关重要。这就要求教育出版领域要时时刻刻牢记教育使命,不忘教育初心,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始终遵循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满足人民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3.筑牢教材意识形态工作阵地,是教育出版的责任担当

教育出版工作是社会主义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肩负起筑牢意识形态阵地、宣传和弘扬主流意识形态的责任。正确的政治方向、思想导向和价值取向是教育出版工作的生命线,更是教育出版事业的灵魂。必须建立健全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把政治和业务、党建工作和经营工作有机融合,把党的领导、党的建设和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融入教育出版各项工作中、贯穿于各个环节里,特别是要站稳把牢教材这一育人育才的重要政治、思想和价值关口,在精编细选、精益求精、科学严谨上花心血、下功夫,守住安全底线,确保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政治方向正确、思想价值导向正确,使各类教材都能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

 

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挥教材的育人功能

立德树人关系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关系国家前途命运。[2](P8)习近平多次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材为基。教材是铸魂工程,统编教材是基础,教育出版在助力教材建设中必须紧紧围绕落实好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来做文章,努力成为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阵地,努力成为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渠道,不断夯实并塑造好教材在育人格局中的基础地位,全程全方位多形式多业态融入育人元素,发挥好育人功能。

1.强化公共基础课程教材育人

公共基础课程是涉及学生面最广最宽的基础必修课程,教材要紧紧围绕坚定学生理想信念,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道德修养、科学精神、宪法法治意识、国家安全意识和认知能力等思政重点内容,对学生系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在春风化雨中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增强社会责任,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提升综合素质。通过在体育、美育类课程教材中深入挖掘和有机融入育人元素,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增强体质、锤炼意志,在美育教学中陶冶情操、激发创造创新活力。

2.深化学科专业教材体系育人

学科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主要方式,是立德树人任务目标实现的重要途径。要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的特色和优势,深入研究不同专业的育人目标。学科专业教材要坚守立场,深度挖掘提炼专业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依据学科特点因势利导、应势而谋、分类呈现。其中,哲学社会科学类教材要突出思想引导、价值塑造、信念培育,坚定立场、旗帜鲜明、勇于亮剑;自然科学类教材要培育科学精神和科学思维方式,激发使命担当和社会责任感;人文艺术类教材要滋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激发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学科专业教材与公共基础教材共同承担着对学生进行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的育人目标,各学科专业和各类课程教材必须形成协同效应,做到同向同行、同频共振,共同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

3.助力实践课程创新实践育人

实践课程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增强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教育出版要顺应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新趋势,主动融入教育教学活动,走进人才培养,走进学科专业、课程和课堂,助力课程教学育人实践。因此,教育出版工作不仅要出版满足培养各级各类人才需要的实践育人教材,更要为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创造条件,积极挖掘利用出版机构的作者资源、内容资源和品牌资源等,搭建学科专业研讨、教学经验交流、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的平台与机制,教育和引导学生走入社会大课堂,奔向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弘扬劳动精神,迸发进取精神,把视线视角投向国家发展的航程,把汗水智慧洒在艰苦创业的舞台,在怀揣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的实践中增长才干才学,在奋斗奋进奋发中锤炼意志品质。

 

三、扎根中国大地,锤炼中国特色精品出版物

中国的事情必须按照中国的特点和中国的实际办,这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正确之道。中国有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独特的国情,教育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2](P108)当前,国家竞争格局正在发生剧烈变化,形势日益复杂,思想文化冲突日益激烈,迫切需要凝聚更加坚强稳固的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因此,教育出版工作者要进一步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出教材、推精品,为阐释中国理论、提炼中国经验、概括中国智慧、讲好中国故事、贡献中国方案发挥更大作用。

1.自觉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教材是传播知识的主要载体,体现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价值观念体系,更是民族优秀文化的历史结晶,折射出一个民族共同的价值认同和思想基础。建设中国特色的教材体系,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体现中华民族特色,传承优秀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深入挖掘并充分发挥好文化在教材建设和教育出版中的重要内容、重要支点、重要因素和重要力量源泉的重要作用。这既是中华民族安身立命之本,也是我们自信地走向世界、博采众长,体现中国立场、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关键。因此,教育出版行业要深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传承中汲取养分,在潜移默化中引导读者全面准确认识中国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认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性,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

2.积极展现当代中国辉煌成就与实践探索

教育出版行业应积极展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等领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和实践成果,用中国理论解读好中国实践,用中国话语阐述好中国发展,用中国故事弘扬好中国文化,用中国文化彰显好中国制度。尤其是在高等教育不同学科领域,应着力以中国理念、中国方案呈现中国元素、中国智慧和中国价值。大到教材体系设计、主题立意确定、话语体系选择,小到具体案例、作品选择与比较研究等,都应当成为教育出版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践行的要点、发力的支点。要关注每一本教材的思想元素、实践元素和育人元素,在为学生建立学科知识体系的同时,帮助他们树立正确导向、掌握科学方法,培养观察事物、判断形势、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理性辩证思维,弘扬实践探索精神。

3.推进中国特色学科体系与话语体系建设

时代课题是理论创新的驱动力。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善于提炼标识性概念,打造易于为国际社会所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引导国际学术界展开研究和讨论。这项工作要从学科建设做起,每个学科都要构建成体系的学科理论和概念。”[3](P24)教材体系同学科体系密不可分,要积极推动我国专家学者立足新时代提炼标识性概念,加强中国特色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的呈现与传播。因此,教育出版行业要在尽力而为和量力而行基础上,主动作为,迎头而上,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需求,打造扎根中国大地、紧跟学术前沿、服务国家发展的教材和教材体系,着力推进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科体系与话语体系建设。

4.推动在世界舞台上讲好中国故事

教育出版行业要抓住国家大力支持走出去一带一路倡议等政策机遇,积极作为,顺势而上,推动实现走出去,在传播力、影响力、主导力、撬动力和精品原创出版物的生产能力上下功夫,进一步提升我国教育出版在世界舞台上的品牌影响力。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教育面貌正在发生格局性变化,此种情形下的我国教育出版更应当继续坚持开放、合作、共赢的原则,努力拓展海外市场,积极与国际知名出版社和高水平的大学科研机构开展密切合作,向世界推介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藏中国智慧的优秀图书,树立更加积极正面的国际形象。

 

四、融合信息技术,提升服务教育能力和水平

信息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对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甚至思维方式都产生了深刻影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大潮已然席卷而来,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加速向经济社会各行业各领域全面渗透,信息化步伐高速行进,创新发展和融合发展形成的新业态新模式正推动整体信息化程度不断向纵深发展。

1.信息技术发展引发教育教学重大变革

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的深入发展,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更加紧密,[2](P79)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迅速普及,引发了深刻的教与学的变革,表现在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教学活动以及教育产品、教学服务、教育资源供给方式等各方面。例如在教学活动中,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逐步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形式,线上与线下教学更加有机结合、深度融合。为适应新时代社会发展需要,党和国家积极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创新发展,先后启动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等重大战略,信息技术对教育的革命性影响进一步凸显,成为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支撑。

2.信息技术发展驱使出版业态转型升级

面对新时代新要求,传统教育出版已经不能很好地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教育出版要在顶层设计、发展规划上跟上党和国家政策要求,在产品研发理念、教材建设思路、教育教学与服务呈现业态等各方面跟上科学技术进步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需要。在教材出版和教学内容资源建设中应用和推广数字技术、信息网络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实现从教材学材,从传统教材到新形态教材,从教材出版到课程出版,提供课程教学整体解决方案或定制化的个性解决方案,全面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这是适应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需要,也是实现教育出版长期科学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教育出版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播为支点、先进信息技术为支撑、优质内容建设为根本的转型升级,势在必行,既等不得,也靠不得。

3.信息技术发展推动教育出版内涵更加丰富

教育出版机构要把握好新时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新趋势,利用好信息技术发展的新机遇,乘势而上,着力打造符合融合发展的新业态,进一步提升服务教育教学改革的能力和水平。首先,要用现代技术改造传统出版的业务模式和流程规范,重组和再造出版产业链,推动研发、生产、运营服务和管理向数据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以全面提升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的能力、质量和水平,增强核心竞争力。其次,要发挥数字技术、信息网络技术的先进性和传播力,通过推进产品融合创新、加强用户数据分析,提升优质资源的生产和集聚能力,实现内容资源、信息资源的互通共享,将优质资源转化为优势资源、优质内容转化为优质产品与服务,增强创新创造力。最后,要正确看待信息技术的作用,加强风险防范意识,加强前瞻预防与约束引导,警惕片面追求新技术的应用而违背教育出版本身的规律,最大限度降低风险,实现共赢。

 

五、创新培养机制,为教育出版打造人才队伍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人力资源是推动事业发展的第一动力,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依托。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方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形成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育人环境。深化教育改革创新,重点是要加快形成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培养机制。”[4]当前,教育出版事业进入新的发展时期,编辑出版工作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更加凸显,这对教育出版行业的人才培养也提出了新要求。因此,打造一支与国家发展战略新需求相适应、与构建我国新发展格局相匹配、与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相融合的高质量教育出版人才队伍,势在必行!

1.永葆人文情怀

教育出版承担着传播知识、传承文化、引导社会、为时代立言的重要职责。每一个教育出版工作者都必须厚植敬业奉献的人文情怀,坚定对真理的追求、对知识的渴望、对科学的热爱、对事业的向往和对价值创造的孜孜以求,以及愿意为精品力作生产付出毕生精力的奉献精神;要从思想上、情感上建立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自信,以及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自信,在新时代的实践浪潮中捕捉方向、汲取力量,培养良好的鉴赏力和出色的思辨力,出版满足时代需要的优秀教材,进一步发挥教材和教育出版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的重要作用。

2.树立精品意识

打造精品力作是教育出版的永恒主题和目标追求。教育出版工作者必须始终树立精品意识,致力于出版物的价值创造,始终把出版物的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伴随我国高等教育迈向内涵式发展,亟须高水平教材予以有效支撑和规范。因此,教育出版工作者既要紧跟学术发展前沿,也要科学把握教育教学规律,做好中国先进教育理念的倡导者、先进教学模式的探索者、先进教学内容的传播者。教材承载着无数读者的关注与期待,编辑务必时刻保持一颗敬畏之心,将精品意识贯穿于选题策划、编辑校对,乃至装帧设计、印刷发行等各个环节,力求推出真正反映先进教学理念、汇聚优秀教学成果的精品力作和龙头产品,从而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和建设教育强国作出应有贡献。

3.激发创新活力

精品力作的生产是一个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过程。教育出版工作者要始终保持旺盛的创造力和创新活力,将创造性思维转化为有内涵有品质的优秀作品。新时代呼唤更多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彰显社会创新活力的精品力作出现。这就需要编辑不断加强对学科领域的深入研究、对出版业务的探索研究,不断开阔眼界、增强学识、提高境界、提升素养,用创新创造性活力滋养高质量精神文化产品;需要编辑以钉钉子的精神持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创新人才培养方式,锻炼一支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可持续发展的高水平人才队伍,不断推进新时代教育出版事业的发展。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奋蹄。在新时代全面开启建设教育强国的新征程中,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教育出版要始终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坚定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坚持正确方向,坚持立德树人,坚持服务大局,坚持改革创新,坚持转时态、转语态、转状态、转心态,守土尽责,只争朝夕,久久为功,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在新发展格局中为党育才、为国育人并助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发挥出更大作用,奋力书写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出版事业发展新篇章。